无尽的拉格朗日拉格朗日系统是否真正实现舰船自由
舰船自由的核心在于蓝图研究与个性化改装系统。玩家通过蓝图研究解锁舰船类型,每艘战舰的武器系统均配备5-7个可改造的配件模块,包括主炮、装甲、动力等关键组件。这种设计理论上允许玩家根据战术需求调整舰船属性,例如将巡洋舰强化为高护甲前排或高输出中排单位。蓝图获取依赖随机性较强的抽卡机制,稀有舰船(如航母、战列巡洋舰)的爆率较低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组合的基础条件。
舰船加点系统进一步扩展了定制化空间。不同舰种有明确的定位倾向,例如护航艇优先强化曲率速度和暴击率,而奶船则侧重冷却缩减和治疗效果。技术值的分配需权衡基础属性与策略技能,例如ST59巡洋舰需在能量抗性与主炮伤害之间取舍。尽管系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,但实战中仍存在最优解,如刺水母护航艇的策略技能>暴击>伤害固定加点逻辑,导致部分舰船的改装路径趋同。
资源管理与同盟协作是舰船自由的另一重限制。高级舰船的制造和维护需要大量金属、晶体及重氢资源,而资源采集效率受工程舰配置影响。721载货型工程舰需优先点满仓储和动力技能以减少运输耗时,这种资源压力迫使玩家在舰队规模与质量间平衡。同盟援助能提供额外战舰支援,但集体作战时往往需统一舰船配置以适配团队战术,间接削弱了个体自由发挥的空间。
从战斗机制来看,阵型编排与舰船定位的绑定关系限制了自由度。系统默认按前中后排分配舰船位置,例如战巡必须置于前排,而防空型驱逐舰固定为中排。尽管玩家可通过技术值微调属性,但舰种的基础功能划分仍主导实战表现。雷利亚特驱逐舰因对护卫舰特攻能力成为攻城标配,这种功能性专精导致非主流搭配在高压战斗中难以生效。
拉格朗日系统通过模块化改装与技术值分配实现了表层自由,但底层机制仍受资源获取、同盟策略及舰种功能性的制约。玩家需在既定框架内探索可行方案,而非完全打破规则。真正的舰船自由更多体现在中低强度对局或个性化玩法中,而非顶级竞争环境。